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期货 >

浅析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路径

2024-01-30 11:15:43期货 人已围观

简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始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则始于2010年1月7日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国资委年会上提出的2010年央企将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历经14年国资委...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始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则始于2010年1月7日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国资委年会上提出的“2010年央企将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历经14年国资委在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那么,市值管理是什么?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央企市值管理的理念如何定位?央企上市公司如何开展市值管理?

一、市值管理的内涵

“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中国资本市场领域出现的全新概念,它的萌生与2005年4月29日开启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中国资本市场早已经进入了全流通的时代,同时也宣告了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

市值管理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管理理念,“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正反映了中国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变,即企业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由利润导向转变为价值和市值导向,企业经营由传统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传统业务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价值经营模式。

通过市值管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注重财富的保护。努力实现企业合理避险、收益平稳发展、业务不断扩展,成为企业平稳发展的全新经营理念;通过市值管理达到市值的持续、稳定和健康成长,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项新的战略管理任务;同时通过市值管理,实现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市盈率的整体下降、维护和稳定资本市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又是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投资者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2005年9月16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先生将市值管理定性为“管好股东、管好股价、管好股本,以促进公司市值的可持续稳健增长”。

2007年4月22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先生进一步发展了市值管理的定义,提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以市值为基础,综合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的金融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法和手段,顺应资本市场的规律,科学与合规地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工程”。

2007年5月17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国芳先生提出: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

2008年6月21日,笔者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资本市场论坛上提过: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在充分研究、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基础上,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达到公司政策效应转化规范化、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价值经营科学化、风险最低化的战略管理行为。也就是说市值管理就是要使政策效应转化规范化、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价值经营科学化、风险可控最低化,最终实现所有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强调了各项政策对市值影响的系统性风险、风险规避以及控制风险的手段等。

综上所述,这里将市值管理的内涵界定为:市值管理是指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与严格监管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在有效研究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实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价值经营科学化、政策效应转化规范化、风险可控最低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也就是说,市值管理就是通过政策的研究、产品设计将其转化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产品和产生效益,努力实现政策效应转化科学化;价值创造最大化;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深入,努力实现价值实现最优化;通过各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有效地组合,努力实现价值经营科学化;通过各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的研究、风险的预测与各类风险控制手段的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风险可控最低化,最终实现所有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政策效应转化规范化是市值管理的前提,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的手段,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标,风险可控最低化是市值管理的保障。

二、市值管理工具梳理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要有明确的市值管理目标和正确的市值管理理念,进行市值管理离不开证券和期货两个市场,更离不开两个市场工具的实施,这里将系统的梳理证券期货市场的市值管理工具。

(一)证券市场市值管理工具

1.证券IPO

IPO是是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IPO也是国家推行全面宏观市值管理的最重要举措。

2.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购、合并及资产重组中,上市公司以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为对价,取得特定人资产的行为。而定向则是指上市公司在增发股票时,其发行的对象是特定的投资者。

3.整体上市

受制于监管的相关规定,一般大型企业上市会通过分拆出一部分优质资产为股份公司进行IPO,剩余资产保留在母公司,待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后再用得到的资金或定向增发等方式收购自己的母公司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一般情况下是采取IPO+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4.资产注入

资产注入通常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自己的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原则上注入的资产应该质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与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比较密切,这样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所以市场反应会提升股价。

5.兼并

兼并(Merge)(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收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兼并的形式有如下几种:承担债务式兼并、购买式兼并 、吸收股份式兼并、控股式兼并等方式。

6.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其中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继续存在,被吸收各公司主体资格同时消灭的公司合并。

7.买壳与借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非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获得壳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对壳公司的人员、资产、债务实行重组,向壳公司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

借壳上市则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上市的子公司的方式,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

8.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一种职业经理人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经理人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目前国资委支持国有企业通过IPO、股权激励、市场化增持、回购、并购整合等市值管理手段,维护和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二)期货市场市值管理工具

202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提出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同时将期货交易界定为以期货合约或者标准化期权合约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活动;衍生品交易,是指期货交易以外的,以互换合约、远期合约和非标准化期权合约及其组合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活动。

1.期货

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根据标的物的不同,分为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

2.期权

期权(Call Options)是一种选择权,是指未来一定时期内可以买卖的权利,是指约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包括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或非标准化合约。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权利金)后拥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专指美式期权)或者未来一定日期(专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行权价格)向卖方购买或者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目标资产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当买方执行时,卖方有义务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即卖方有义务履约(只要未平仓)。

3.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指期货合约以外的,约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金融合约。一般有商品远期、外汇远期、利率远期等。

4.互换协议

互换(Swap)是指约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内相互交换特定标的物的金融合约,主要有商品互换、权益类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发展的比较成熟。利率互换是指所交换的现金流为不同计息标准的利息,互换双方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同种货币相同的名义本金交换现金流。具体有固定环浮动、浮动换浮动、固定换固定等交换形式。利率互换的目的是降低融资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管理利率风险;构建结构化产品等。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特别是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在注重证券市场工具组合应用的同时,更应注重期货市场工具在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的发挥,以实现市值管理的目标,特别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可控、提升投资者回报、稳定投资者信心和预期、提升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等方面的目标。

三、央企市值管理理念

根据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在国新会上的表述,在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可见,国资委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定位于通过市场化增持、回购等市值管理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为此在着力注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鼓励央企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入和增加值的占比、注重品牌价值等五个方面提升价值。

1.增加值

提升增加值,就是要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地发展壮大,努力实现股东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国家有税收的发展,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2.功能价值

通过提升功能价值,在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改善民生中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3.经济增加值

通过提升经济增加值,优化资本投向和布局,遏制盲目投资冲动,减少低效无效资本的占用,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经营现金流的利润。

4.战略新兴产业收入与增加值占比

通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鼓励企业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切实发挥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5.品牌价值

通过提升品牌价值,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外塑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引领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可见,央企市值管理的定位将更趋向全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可持续规范发展。从具体操作上采取了增加值到功能价值再到经济增加值的递进式模式,目的是提升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市值管理能力;进而从战略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的角度明确了市值管理中创新驱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和增强新动能的市值管理模式,最后提现的是品牌价值即价值实现的一部分。而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在投资并购、资本运作、重组整合等领域尚处于探索之中,对于利用资本市场期货工具进行资源配置和规避风险功能发挥的价值经营与价值创造模式尚未启动。

四、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思路

根据央企市值管理在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引领下,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同时积极做优存量,让上市公司在所处行业深耕细作,成为优强的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对一些企业非主业、非优势的上市平台,坚决调整盘活。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推动上市公司诚信经营、规范运作;规范、科学运用市值管理工具,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经营能力、价值实现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探索基于证券期货市场政策研究效应转化的全新资本经营模式。

2024年央企市值管理将围绕投资并购、资本运作和重组整合等进行展开,具体运作模式将展现为:

1.重新组建+IPO或借壳上市模式

2024年央企的市值管理将按照国资委明确的工作主基调,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为此将通过投资并购、新组建一批新兴产业集团,并通过IPO或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资本化、市场化运营,提升市值管理能力。

2.定向增发+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模式

在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同时积极做优存量的过程中,过定向增发和资产注入的模式,将央企集团优质资产注入到控股上市公司中去,做优做强努力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

3.股份增持+股权激励+回购模式

在充分发挥央企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发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等功能的过程中,通过股份增持或回购、股权激励等模式,实现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股价、稳定市场的央企责任和担当,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实现能力。

上市公司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价值创造过程中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基础上的价值创造最大化和成本管控的有效模式。具体表现为利用相关的商品期货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锁定预期产成品销售价格、锁定预期利润的风险管理目标;同时利用国债期货和远期合约、互换协议等实现资金成本的有效管控,提升市值管理中的价值经营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总之,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基于证券、期货两个资本市场运用科学规范的市值管理工具进行风险规避、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础上稳市场、稳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市值管理活动。央企市值管理的开展,必将推动和引领资本市场沿着正确、科学、规范、稳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2456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